Socket,用来实现应用的通信,是应用非常广的一个api,今天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。
客户端
- 引入头文件
1
#include <winsock2.h>
- 初始化socket的DLL
1 | WSADATA wsaData; |
- 创建套接字
1 | SOCKET socket(int domain, int type, int protocol); |
domain 是协议域,包括
- AF_INET 对应 ipv4
- AF_INET6 对应 ipv6
type 是连接类型
- SOCK_STREAM,提供面向连接的稳定数据传输,即TCP协议。
- SOCK_DGRAM,提供的是数据报(datagram),使用UDP协议。
protocol,一般设为0,内核会自动匹配。
- 存储服务器信息
客户端要去连接服务器,所以应该存储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。
这边已经在 netinet/in.h 帮我们实现了一个结构体 struct sockaddr_in 来存储服务器信息。作为函数参数时强制转换为sockaddr。
1 | struct sockaddr_in { |
网络的字节顺序为大端法,我们要想正确通信,就必须统一格式。
那么什么是大小端呢?
大端是高位字节存在低地址中,小端是低位字节存在低地址中。
因此如果本地端口格式是小端要转为大端。
htons(PORT)就是将本机的字节序转化为网络的字节序。
- 连接服务器
1 | int connect(SOCKET sockfd, const struct sockaddr *serv_addr,socklen_t addrlen) |
- SOCKET sockfd,本地的socket
- const struct sockaddr *serv_addr, 将SOCKADDR_IN的对象转为 sockaddr 指针
- socklen_t address_len 就是sockaddr的大小
- 收发消息
1 | ssize_t send(SOCKET sockfd, const void *buf, size_t len, int flags) |
- SOCKET sockfd,本地的socket描述字
- const void *buf,字符串指针,数据缓冲区
- size_t len,接受的长度
- int flags,通常从设为0
断开
1
int PASCAL FAR closesocket(SOCKET s);
关闭套接字
服务器
创建服务器套接字
存储服务器信息
bind绑定
将服务器套接字与服务器信息绑定在一起
1 | int bind(SOCKET socket, const struct sockaddr* address, socklen_t address_len); |
- SOCKET socket,服务器本地的socket
- const struct sockaddr *address, 将SOCKADDR_IN的对象转为 sockaddr 指针
- socklen_t address_len 就是sockaddr的大小
- 监听
1 | int listen(SOCKET sockfd, int backlog) |
listen()函数可以让套接字进入被动监听状态
sockfd为需要进入监听状态的套接字,backlog 为请求队列的最大长度。
所谓被动监听,是指当没有客户端请求时,套接字就会处于睡眠状态,只有当接收到客户端请求时,套接字才会被唤醒来响应请求。
- accept
用accept来接受客户端的请求,这时候会产生一个新的套接字,记重点,新的,之后的通信全部用这个新的套接字,原来的套接字还在监听客户端的请求。
1 | int accept(SOCKET sockfd, struct sockaddr *addr, socklen_t *addrlen) |
- SOCKET sockfd,服务器本地的socket
- struct sockaddr *addr,用于存储客户端的IP和端口号等
- socklen_t address_len,描述addr的大小
注意这边的accept是会阻塞的,那么什么是阻塞,就是如果没有接收到,那么我就会一直等在这边,比如我们刚学c语言的scanf函数的时候,它就会阻塞到那里等待用户输入。
包括send和recv也是会阻塞的。
- 新套接字用来收发信息
- 关闭套接字
参考资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