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制度应该是怎样的?
# 一、问题
什么是公平正义?
它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要求?
怎样才是对一个社会内财富和资源的适当分配?
# 二、罗尔斯的回答
# 2.1 无知之幕
由于一个人所在的社会位置会决定他思考政策的角度,也就是常说的屁股决定脑袋。于是罗尔斯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「无知之幕」。
每一个人站在无知之幕就看不到个人的一切特征,包括种族、性别、身体素质、年龄、智力、家庭背景、职业、财产、宗教信仰等等。此时所有人处在绝对平等的位置,但是每个人仍然有正常的逻辑思考能力和理性,每个人都是自利的人,在思考政策的时候可以争取自己的利益。
然后大家一起签订一个契约,应当如何生活在一块的契约。最后得出来两条关键原则。
第一条叫「平等的自由」原则,即每个人平等地享有一系列基本的自由,包括言论自由、信仰自由及拥有个人财产的自由。
现在思考一下「奴隶制」这个政策,如果无知之幕一揭开,我是个奴隶主,那么我就会想奴隶制很不错啊,挺开心的。然而如果揭开发现自己是奴隶,可能就气急败坏破口大骂,奴隶制是个什么垃圾制度啊,赶紧废除。
由于大家都是理性的,存在一定的风险使自己成为奴隶,那么就肯定不会同意搞奴隶制。
第二条是分配的时候应该完全平等分配,但是可以接受一些不平等分配,不过需要满足两项限制条件。
# 2.2 不平等分配的两个限制
第一个限制是,相关的职位和工作必须在「公平的机会平等」前提下,必须对所有人开放。
比如大家都想考上大学,受到高等教育,不能因为是穷人的孩子就剥夺掉受教育的权利。古代的时候就有一些贱籍,这些贱籍一辈子不能科举,不能当官。
之后清朝的雍正皇帝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乐户、惰民、丐户、世仆、伴当、疍户等,命令除籍,开豁为民,编入正户。虽然雍正独裁,但他确实是个很好的皇帝。
明清时候的进士有多卷呢?明清两朝 552 年,出了 5 万多个进士,差不多每年 100 个。现在每年清华北大每年合计招收的本科生约为 7500 人。真是「太宗皇帝真长策,赚得英雄尽白头」。
大家都知道写《聊斋志异》的蒲松龄,一辈子不得志,考不上功名。那么蒲松龄考试能力很差吗?
非也,蒲松龄在 19 岁的时候获得了县、府、道的第一名。道是清朝的一个行政区划,以福建省为例,福建省底下有五个道,分别为福州道、延建邵道、汀漳龙道、兴泉永道、台湾道。他是道的第一名换算成如今相当于几个地级市的市状元,很厉害了。
问题来了如果我就是先天愚笨,卷不过其他人,考不上科举,那我就应该过一个非常糟糕的生活吗?
罗尔斯告诉你不应该,因为无知之幕揭开后发现自己可能就是个毫无天赋的人,完全弱势的群体。
第二个限制就是「差异原则」,差异是被允许的,但是这种差异应该让最弱势群体受益,这时候的差异才是可以接受的。如果天赋优势让一个人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,那么收益的一部分应该用来补偿处境最差的人。
具体落到实地就是让富人多交税,其中一部分税收给最穷苦的人救济。再分配要兼顾社会公平,确保社会的每个成员基本的生活需要,这也是大部分国家一直做的事情。
# 三、诺齐克的回答
# 3.1 正义理论
诺齐克的主张是一种完全的自由主义理论,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上,都要把个体权利放在最高的位置。他的论证有两个关键的要点。
# 3.1.1 个体权利的绝对优先
对个体权利做出的任何限制,都必须要有很强的正当理由才能被接受,不可随意妄为。
# 3.1.2 政治、经济、社会领域全方位坚持自由原则
在社会经济领域,他认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应该不受到任何干预。
资本主义的优点在于生产效率高,生活水平高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会产生剩余价值,是对劳动者的剥削,是邪恶的,不道德的。
而诺齐克对资本主义提供了道德上的辩护,他认为资本主义充分地尊重和保障了个人的基本权利,因此可以形成一个最正义的社会。
诺齐克讲的正义不是「分配的正义」,而是「持有的正义」,那么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,我们所持有的东西在道德上是正义的呢?
回到最初的源头,我们最开始拥有什么呢?当然是我们自己了,诺齐克称之为「自我所有权」。
我们作为人,自身所有权不可以被随意剥夺,应当免于外界的侵犯。比如人身自由,你不能把我随意的关起来,限制我的人身自由。这理所当然应该是正义的,而奴隶制则是不正义的。
拥有自身是不够我们生存的,我们还需要资源和财产。
# 3.1.3 正义原则
第一条原则是「获取正义」,我们想拥有属于我们的财产,那么这个财产取得的方式必须是正义的,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可以通过劳动占有天然的资源,比如开垦无人拥有的荒地,还可以接受别人自愿的赠与,比如父母的遗产。
总之,不可以侵犯他人的财产,侵犯就失去获取正义。
第二条原则是「转让正义」,如果财产从一个人转移到另外一个人手里,没有欺骗,没有巧取豪夺,完全自由自愿,那么转让是正当的。
第三条原则是「矫正正义」,只有获取和转让是正义的,之后经过一些中间环节,怎么投资,怎么经营,都是正当的。而不正当的方式得来的财产则必须进行矫正。
# 3.2 最小国家理论
最小国家行使的功能非常有限,只要保障好公民的基本自由和安全,以及确保合法契约的执行,不应该有其他功能。对于个体间纯自愿的交易活动,政府无权干涉。
诺齐克认为这样的最小国家会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,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小乌托邦群体。佛教徒可以组成佛教社群,共产主义者可以组成共产主义社群,唯一的条件是自愿。在他看来,这才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社会,可以让每个人自由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# 四、德沃金的回答
# 4.1 平等的尊重
追求平等的目的就是要一视同仁地对每个人好。那么首先要把人当作人。尊重每个人的自主性,要平等地尊重每个人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和目标。
大家的生活方式不太相同,有的人业余喜欢刷抖音、玩游戏,有的人喜欢阅读、写作、看论文。不能认为前者就是庸俗然后对其区别对待。因为只要是本人自愿而且不伤害到别人,那么国家不能干涉也不能偏袒,应当一视同仁,保持中立。
# 4.2 平等的关怀
德沃金认为单单有平等的尊重还不够,必须还要有平等的关怀。因为尊重可以采取消极不干涉的方式,比方我尊重你的生活方式,然后从此无视。德沃金认为尊重需要有更积极的方式。
一般认为平等的关怀是完全一视同仁,比如疫情了给全国人民免费发 5 只口罩,貌似平等,但这种形式上的平等会导致实际上的不平等。为什么呢?应该疫情重灾区的处境与无疫情区不同,因此要给更需要的人更多的资源,这样才是平等的关怀。必须考虑处境不同造成的不同需求。
# 4.3 敏于志向,钝于禀赋
食物短缺时,我们要给大家发放食物,一个说我要吃馒头,可以满足,另一个说我要吃大米,也可以满足。再来一个说我要吃鲍鱼龙虾鱼子酱还有 82 年的拉菲和茅台酒,这就不可以接受了。
对于资源的需求分为两种,一种是自己的选择偏好,比如对鱼子酱的需求,另一种是环境所迫,比如对口罩的需求,两种需求不能混为一谈。
对于自己的选择偏好,那么让个人为自己买单,想吃鱼子酱就自己努力赚钱去买。而对于环境所迫的,应该由政府去弥补。
德沃金和罗尔斯都认为**所有自己无法选择的偶然因素不应当影响一个人的命运。**这些偶然因素说白了就是运气,从道德角度讲不应该对你的生活造成后果。
道德上应得的后果是考自己的选择和努力造成的命运。比如努力学习和投资成功改变的命运就是道德上的应得。而拆迁户或者富二代从道德上应该是不应得的,毕竟纯粹是因为好运气。
一个社会如果实现了「平等的尊重与关怀」,那么社会对个人的奖赏或者惩罚,应该针对个人的选择,或者说是「志向」,而不是针对那些个人无法选择的天赋因素。我们要敏感地回应个人志向,迟钝地对待个人禀赋,即「敏于志向,钝于禀赋」。
比如对低保户的经济补助被低保户自己赌博或者其他消费挥霍一空,德沃金会认为这是由于他个人的自愿选择导致的贫困处境,不应该再继续得到救助了。
# 五、我国的分配理论
# 5.1 共同富裕
社会是一个共同体,每个人都在为他人服务以及受到别人对他的服务。
每个人都在创造蛋糕,但就是有的人获得到的蛋糕特别多,有的人特别少,从而导致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。
邓公说「社会主义的本质,是解放生产力,发展生产力,消灭剥削,消除两极分化,最终达到共同富裕。」
「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,不是两极分化。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,我们就失败了;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,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。」
今天我们的首富在电视上说「钱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得到的事情」、「一个月挣一二十亿很难受」,另一项来自李克强总理的谈话「目前有 6 亿人月收入不足 1000」。因此国家提出了共同富裕。
目前我们国家的人均 GDP 差不多是一万多美元,在国际上排名六十几。与之相对的美国是六万多美元,日本是四万多美元。因此还需要不断发展生产力,做大蛋糕。
共同富裕不是搞劫富济贫,要让最聪明的人得到更多的资源创造更大的蛋糕,但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平。
# 5.2 三次分配理论
# 5.2.1 初次分配
初次分配强调效率优先,由市场主导,比如商品交易,个人工资收入。
# 5.2.2 二次分配
二次分配强调社会公平,由政府通过税收和社保手段进行,比如让富人多交税,穷人少交税。
# 5.2.3 三次分配
第三次分配强调社会慈善公益,由民间团体主导,把自己的财产用于公益事业。
# 六、最后关于公平的一点思考
个人比较赞同德沃金和罗尔斯的理论,诺齐克的一个问题在于绝对的自由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。
王朝的末年总是伴随着大量的土地兼并,这些地主为什么能够持续进行土地兼并呢?因为天灾人祸的存在,天灾发生的时候,穷人开始没有余粮,开始出现饥荒,地主囤积居奇,粮食价格因为供需关系不断上涨。
地主和你说,你把你家土地卖给我吧,我就给你粮食,我可没有强迫你哦。一切都是公平自愿的。地主的土地就越来越多,而且这些土地往往减税或者免税,为什么,因为秀才、举人、进士都有免田税的额度,这些人一般都依附地主,互惠互助。
土地革命前,总人口中 9.41% 的富农和地主占据了 51.9% 的耕地面积。于是毛主席喊出「打土豪,分田地」。土地革命后彻底摧毁了中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,地主阶级也被消灭,毛主席继承了孙中山的意志,真正实现了「耕者有其田」。
感谢毛主席和那一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,推翻了三座大山,建成一个没有剥削、没有压迫、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。
遍地哀鸿满城血,无非一念救苍生。